80后,多年前曾被喻为是“垮下去的一代人”,今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开始小有作为。他们的消费能力也由 “啃老”转变为“自立”,如何能抓住80后的心里,将自己的产品推销给他们是许多商家们迫于解决的棘手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80后也长大成人,走进婚姻的殿堂。安装水家电作为提高生活品质的一种手段,被这些80后列入了新婚家装购物清单中。如何能利用自身优势配合营销技巧来打动80后的心,也成了许多企业、经销商思考的问题。笔者作为80后的一员提出自己的想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80后的生活现状
80后经历了独生子女的时代,他们经历了没有电脑的童年,也迎来了互联网生机盎然的时代,并且懂得利用互联网赚属于自己的第一桶金,他们跟随者改革开放的脚步,见证了祖国的成长与日新月异的变化。
80后曾经也经历过彷徨、迷茫甚至是失败,他们面对过金融危机,面对过毕业即失业的境况,他们曾经乐观地忙于考研、考证、出国,也曾冷静的思考和面对这个社会的种种。
80后有着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因此尽管他们痴迷与他们心中的偶像,但是他们并没有像外界说的那样热衷于品牌,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品牌信仰,也对品牌没有十分的崇拜,因为在他们的眼里,品牌就只有两种,“我喜欢”和“我不喜欢”。
80后的消费与上一代有明显区别。的确,他们手中的手机频繁更换,新型电子产品一个也不能少,对品牌服装和化妆品如数家珍,但是他们并不是“过于追求物质享受”,现实中他们在购物方面甚至比60后、70后更加务实,他们学会了货比三家,学会了讨价还价,知道更多的降价促销信息,他们只对他们心仪的东西不惜重金,哪怕是花掉几个月的薪水去买一台
净水器也非常乐意。
80后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虽然经历了一个没有电脑的童年,但是他们也随着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一起成长,而且一直都站在互联网时代潮流的前沿,他们喜欢在网上购物与团购。这可能是80后区别于60后、70后消费者的一个明显特征。精明的80后会在实体店里看好产品,记下价格,然后去网上淘价格更便宜的相同产品,服装、家电、化妆品、家居用品……
80后的生活现状还有许多,他们有着全新的生活态度和消费心理。
二、打动80后消费的营销策略
80后人明显烙上了这个年代的特点,他们对新事物的吸收和接受能力很强,他们已经站在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不断崛起并成为中流砥柱,同时他们也在工作和生活中彰显那个只属于他们这个年代的个性。他们开始逐渐掌握财富,迸发出全新的消费需求和巨大的购买能力。而这一切,都需要商家用一系列的营销策略去刺激他们。
策略1:包围生活方式
60后、70后的人很难想想没有电的日子他们该怎么办,同样对于80后来说,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电脑和手机,他们会怎么样。“宅男”“宅女”等“宅文化”流行于80后群落之间,如果出去没有带手机整整一天,就浑身都不自在。
因此,我们这种营销模式就是全力以赴地包围“80后”的生活方式,在他们高频出现的场所,以浩大声势出现,让“80后”触目可及、唾手可得。
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中国市场化的30年,高度成熟的商业化模式导致了产品供不应求,产品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建立品牌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周速华很快就洞察到80后年轻人喜欢上网,喜欢网购的习惯,于是就有了“亿家净水超市”这一网络知名品牌。少了层层周转的差价,网路销售的价格更实惠,这大大吸引了80后的“宅男”“宅女”。
策略2:传播张扬个性
产品要想征服80后消费者,打动80后消费者的心,其传播核心必须是张扬个性、突出自我为主,这与80后的特征相契合,做不到这一点,“80后”很难对品牌形成偏好,更谈不上有任何忠诚可言。当然,这种张扬自我,是基于对“80后”真正理解后的深刻把握。
宣传张扬个性的产品在运动服饰方面做得非常成功,部分净水企业做的也是像模像样。外观设计方面,艳丽的色彩,时尚的元素,花样辈出。
策略3:偶像拉动力
80后对品牌的信仰很薄弱,但是他们对心中偶像的痴迷程度却足以让人吃惊,利用偶像的个人影响力强力拉动,从表面上一看好像也没有什么太大作用,但是我们仔细一看,寻找到一个拥有80后大量粉丝的明星,往往就能使产品在一夜之间畅销全国,打倒竞争对手,成为知名品牌。
在这方面很多家电企业已经走在了市场前列,周杰伦代言创维电视、巩俐代言美的小家电、刘谦代言方太厨具……,这些案例告诉我们“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
后记
80后是一个庞大的人群,当我们面对这个群体的时刻,很难用一个或几个形容词把所有人都囊括进去,因为80后这个人群看似是一个部落群体,其实里面有很多层次性,“城市80后”与“农村80后”有着差异,富二代与平凡子弟有着差异,精英群体与平凡打工仔有着差异等等,
同样,80后是一个可能细分的市场,针对80后的营销最多也只能是大势所需,因此我们在经营不同的产品和品牌的时候,或者面对不同人群的时候,即不能“一成不变”,也不要妄想“一变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