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切换城市]
客服热线:400-155-5151

新干“水污染”事件与媒体的责任

分享至: 扫一扫,用手机打开查看!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07-05-26 11:51 来源:亿家净水 编辑:Admin

  文 商报见习记者 张仁结 图 商报记者 黄昊霆

  “拿多少箱?”

  “5箱吧。一共多少钱?”

  “原价,每箱20元。听说有些商店一箱水都涨到了50元,我不会赚那些个黑钱的。”

  “真谢谢你!还不知道新干的事情什么时候能完,现在全家做饭饮用都是用矿泉水。”

  5月9日上午开始,这段南昌某商店老板与市民之间的对话,频繁出现在南昌市区的大街小巷中。

  不到半天的时间里,南昌市不少商场的水都已经卖断了货。

  后经调查证实,这是部分媒体报道夸大,加上个别市民不明真相,对虚假信息以讹传讹,导致众多不明真相的市民抢水的风波。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江西省、南昌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在不到1天的时间里,及时消除了负面影响,维护了城市生活秩序的稳定。

  传闻引发“蝴蝶效应”

  “蝴蝶轻轻地舞动一下翅膀,可能导致系统最终发生极大的变化。”南昌市政府办公室的相关负责人用“蝴蝶效应”来解释此次风波。

  事件起源于5月8日15时20分左右,发生在江西省新干县淦辉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的爆炸事故。由于这家医药公司的排污口比邻赣江。关于赣江水体受到污染的传闻四起。而南昌的自来水就是取自赣江。消息自然很快就传到了南昌。

  这个时候,真相无疑是最有价值的资讯。然而就在公众渴望知道真相的时候,部分媒体的揣测为市民疯狂买水的行动提供了参考。

  按照李女士提供的信息,记者在该网站搜索出一篇标题为:《江西一化工厂爆炸 严重污染赣江》的新闻。该则新闻导语写到: “5月8日下午3时20分许,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淦辉医药化工厂发生爆炸,造成3人下落不明,12人受伤,大量有害物质(疑为“氯碱”)排入赣江,造成赣江新干县下游水体污染。5月9日凌晨零时开始,樟树市、丰城市全城停水。”而文章的最后还总结性得说:“据了解,新干县淦辉医药化工厂发生爆炸后,赣江新干县下游水体遭受污染,樟树市、丰城市、南昌市都将面临停水威胁,可能涉及赣江沿江数百万群众的日常生活与生产。这有可能是江西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水污染事件。”

  刘先生也是第一时间看到这条新闻的。他告诉记者,他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想在本地权威媒体求证。结果在省城一家新闻门户网站也看到了关于赣江水体受到污染的新闻。“我当时很震惊,因为这个网站的新闻很有权威性,于是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同事和朋友。并约大家一起去买水,以防万一。”

  “据说这次污染是真的,有人上网查了。而且据南昌水厂的朋友说,他们内部也发了通知,说可能存在水污染的情况,看来不会有假。”住在象山南路的一市民这样告诉她的亲朋好友。

  记者在百度贴吧看到名为“luciferous1988”的网友转载某另一家网站的新闻。该文中有“事故造成3人下落不明12人受伤。赣江下游有严重污染。”、“ 樟树市沿赣江的永泰、洋湖、大桥等各个乡镇纷纷动员所有乡镇干部进村入户,以最快的速度通知沿江群众,迅速关闭通往赣江的各个闸门,不要饮用赣江水,不要去赣江里捞死鱼,也不要去买市场上的鱼,防止中毒。各乡镇的干部还在赣江边全天24时小时蹲点守候,打捞漂浮在江面的死鱼,及时掩埋,并且控制附近居民到江边洗菜洗衣打捞死鱼等。截至5月9日下午3时,赣江水的颜色虽没有明显变化,但是已经出现死鱼现象。”、“ 这次爆炸事件造成的污染涉及赣江沿江数百万群众的日常生活与生产,这是一起严重的水污染事件。”等有关赣江水体受到污染的言词。

  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种种新闻,市民再也稳不住了。从9日上午,先使部分市民纷纷在自家储存水,再到后来发展到商场里的各式容量的水均被疯狂的抢购。

  9日下午4点左右。家住象山南路的李女士匆匆离开公司,来到附近的洪客隆超市抢购矿泉水。当她以第一速度赶到超市时,发现原来早有消息更灵通的市民已经在整箱整箱的“抢”。

  “生怕来晚了,水就卖光了。自来水已经不敢喝了。”李女士一边和记者聊一边掏出手机叫人来运水回家。李女士告诉自己,她是在某门户网站上看到赣江水受到污染的新闻。当即决定从公司跑出来买水。

  “我是9号下午才知道发生了水污染事故。当时我就上网查相关新闻。可是看了新闻后更加不能判断水到底有没有受到污染。所以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去商店买了不少瓶装水。”市民谢先生无奈地告诉记者。

  一家店的收银员在当班期间见证了市民的疯狂购水全过程,“这种情形让我想起了03年非典时期买板蓝根、白醋。真是太相像了。一丝考虑都没有,买了再说。”

  到了9日晚上7点钟,当记者再次来到洪客隆超市时,发现仍有不少市民在争相买水。

  记者在百度贴吧里看到一个主题为“赣江出现严重水污染事件澄清之前大家存了多少水”的帖子。回帖者基本都有储存水。而对于水体污染市民从不信慢慢得相信。一网民小野回帖到:会有监测的,会净化的,而且你存的水够几天用啊,自来水放一个星期就超标了,一样挂。这个事情这么大,有关部门不会不管的。

  澄清事实平息风波

  新干水污染事件真相在9日下午就已经基本定论。

  “赣江新干县段水质达标”、“赣江樟树段水质达标”。2007年5月9日下午4时,在突发环境事件现场的江西省环保局局长、江西省环保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总指挥许苏卉在接到监测部门的报告后,立即要求在局里负责事故协调工作的副局长陈荣迅速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短信等媒体向社会通报信息,“赣江水体未受污染,沿江居民可放心饮用”。环保部门在第一时间的通报,及时地为传言“赣江受污染”做出了澄清,给事故发生地下游的沿江城市市民吃下了“定心丸”。

  这是《江西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实施后和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发布以来,江西省发出的第一份有关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通报。

  5月9日晚,记者发现关于水体没有受到污染的报道逐渐多了起来。

  新华社报道:江西省环保局经监测表明,此次爆炸对环境基本没有产生污染,赣江水质完全正常,沿岸水质均达到了国家地表水环境二类标准,事故未对赣江水质造成污染。上海一家新闻门户网站发现了各媒体对江西化工厂爆炸是否造成污染说法不一的情况后,率先做了跟进报道。文中并提举了差异大的几组报道。

  省城数家电视台也在当日晚播发了南昌水质未受污染的报道,并请市民放心用水。

  “很庆幸政府处理的及时。要不然水体受到污染的传闻还不知道要折腾多少人。遗憾的是有些媒体就是没有耐心,都抢新闻去了。我一直在关注,从水体受污染的报道见诸网络到环保部门向全省通报赣江水体安全,中间就几个小时的间隙。其实媒体只要慎重一点的话就不会引起这么大的恐慌。”南昌大学一退休教授忧患地说到。

  5月10日,就在传闻水体赣江受到严重污染的第二天。谣言基本终止,舆论导向也完全扭转过来了。

  这一天,在《人民日报》第05版刊出《江西首次发布突发环境事件通报》的文章。

  《文汇报》当日的报道披露到:“为安定民心,昨晚江西省环保局向有关区域的手机用户群发短信,告知‘该爆炸事故没有对赣江水体造成污染,请广大市民放心’。”

  5月11日,CCTV.COM的全球资讯榜刊出新闻进一步证实赣江水体没有受到污染。

  省城平面媒体也纷纷出来辟谣……

  对于新干“水污染 ”事件的解决,江西省环保局副局长陈荣表示,江西对这一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及时有效,集中体现了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持续的影响

  “如果及时得到权威、确实的信息就好了。现在的媒体变得不那么可信。可是很多时候不信媒体又没有别的渠道知道最新信息,不得不信。有些媒体即使没有准确新闻,也会挖一些小道消息来吸引读者,对这样人命关天的时候,让老百姓不知如何是好。”面对这么大差异的报道白领蔡女士无奈的向记者讲述自己的茫然。整个南昌像蔡女士一样一时间无法辨别事情的真伪的不在少数。

  某网站一位网编向记者透露,现在的媒体,尤其是网络追求的是眼球经济。凑巧的是这个爆炸没有污染到水,政府又处理得当。要不然还不知道要捅多大的娄子呢。“你也发现了,现在百度相关新闻,页面基本都被删除了。网络就这样一旦发现报道与事实不符的就回‘毁尸灭迹’。”

  5月23日,记者试着搜索关于爆炸后水体是否污染的新闻。发现此事逐渐平息后再次百度相关的报道时,很多网站的相关新闻已经无法找到网页了。只能通过百度快照才能一睹“昔日容颜”。

  5月24日,记者再次对南昌市民进行了采访。同时发现不少市民家里还留着很多矿泉水。“这些买来的水估计还可以吃一个多星期。9号那一两天,我都是用买来的矿泉水。直到后来看到南昌电视台说水体没有受到污染,我才敢用家里的自来水。”家住棉花街的一大妈说。

  “真的是太需要及时报道真相了。可是我家订的报纸到十号才告诉我水体没有受到污染。我们希望能有可靠及时的消息。十号才告诉我,事情都发生两天了。知道了还有什么用?”邻座的一位大妈接着说,各种各样的消息传来传去,最后人心惶惶的。很多人都会为了安全起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业内人士称:“一旦事情水落石出,很多不正确的言论、报道会不攻自破。出现原稿被删现象是为了将不利影响消除到最低。然而当事情一清二白后,读者却成了受害者。”

云净净水服务 全新模式 享受不同
正在进行的活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