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切换城市]
客服热线:400-155-5151

北京目前有自备井4万口 均未通过卫生部门批准

分享至: 扫一扫,用手机打开查看!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06-10-06 21:53 来源:亿家净水 编辑:Admin

北京目前有自备井4万口 均未通过卫生部门批准

  百户居民黑井里饮取污水

海淀西三旗一小区发生水污染,至今未恢复自来水

黑井危害

首先,自备井水,往往存在着硬度、硝酸盐、氟化物、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浑浊度、氯仿、汞、铁等指标不同程度的超标;如果井上没有加装消毒器等水处理设施,直接饮用,将诱发一系列疾病。

第二,无证“黑井”,如果正巧在化工厂下游,很容易遭受工业污染,造成后果严重的水污染事故。

另外,在农村地区,如果井上游300米内,有旱厕、养殖场等,人或动物的粪便渗透于地下,很可能污染井水。
   

第三,在一些乡村,可能造成农药倒灌入井,造成生活饮用水大面积污染。

第四,“黑井”很难达到自备井建设规范,往往只有一个井盖。这样的“黑井”,随时可能遭到人为污染,甚至投毒。

第五,很多“黑井”井沿建筑高度不够,可能会形成雨水直接倒灌入井,泥沙、树叶、浑浊物和细菌等会随之污染居民的生活饮用水。

隐患1

自挖黑井躲检测费

随着城市发展,以前的工厂或农田变成了居住区,还有一些乡村、城乡接合部老旧居民区和企业,为了省去自备井供水的卫生检测费,跳过水质检测和申请卫生许可证的环节,自挖自供,形成“黑井”。为了逃避卫生监管,这些黑井往往隐藏在不易发现处,但埋下了诸多的安全隐患,不容回避。

2006年8月上旬,海淀区西三旗建材城联合社区技校危改小区,大量居民和附近施工工人陆续出现腹泻、恶心、发烧等症状,小区附近药店的止泻药几乎售罄。经北京市卫生监督部门查验,事件的原因是技校内一口提供居民饮用水的自备井被地下污水污染。9月21日,记者回访该小区,发现这里仍未恢复自来水。

“150户居民喝臭水坏肚子”

“水是腥黄的,洗完脸洗完手,都是臭的。”西三旗建材城联合社区技校危改小区的居民们说,当时危改小区三排平房,150户居民,几乎没有一家幸免闹肚子。

危改小区危改楼工地的工人介绍,整个危改楼项目3个工地内的千余名工人中,也有数百人出现了腹泻症状。

另据区政府统计,事发地区有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千余人,有64人出现身体不适,腹泻或呕吐等症状,有的自行服药转好,其中20余人到医院就诊,但无住院病例和危重病例。

管道破裂殃及自备井

事发20多天后,就连烧出来的开水也带着腥臭,居民们才怀疑到是水出了问题,遂立即打电话报告北京市卫生监督部门。8月28日起,卫生监督部门检查后,将整个小区的饮用水源切断,禁止使用自备井水洗手洗菜。

8月31日,海淀区卫生监督所通报,建材城北大门技校院内自备井属于高新建材城开发公司,为建材城北大门周边平房区居民供应生活用水。此井私自开发投入使用,因距离污水管较近,加之今年入夏以来雨水较大,地下污水管线排放不畅,导致污水管破裂,污水渗漏到自备井中,造成污染。

事发后,西三旗街道办事处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小组,发放了口服药及消毒药品。街道办出资,全天候24小时租用5辆水车为附近居民供水,高新建材集团免费为居民提供盛水用具。海淀区卫生监督所称,如果经卫生防疫部门消毒后,水质检测仍然不达标,将立即废除该自备井,申报自来水公司安装正式自来水管线。

整改一个月自来水不来

“水还是没来……但没有拉肚子的了,”9月21日下午,危改小区李女士表示,现在大家饮用五星啤酒厂供应的水。李女士说,自从不再饮用自备井的水几天后,村里面人拉肚子的情况就几乎见不到了。但快一个月了,水还是没有恢复,主管部门也没有给个信。

另一些居民证实了李女士的说法。他们说,现在水的需求不是那么多了,但这种用水吃水靠自己拎的生活,给他们带来很多麻烦。“现在,洗一次澡就是一个体力活。”一位中年妇女说,现在一说洗衣服大家都皱眉头,而且每天洗澡也很麻烦,一家人得分好几次去拎水。

西三旗联合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小区的饮用水问题已被上级卫生部门接管。

什么时候来水,他们也不知道。

■部门说法

海淀卫监:年内完成备案黑井改造

负责生活饮用水安全监管的海淀区卫生局卫生监督人员称,事故发生后,卫生监督人员已迅速查找出事故原因,并由水务部门调来应急水源后,为“出事”自备井出水口安装了二氧化氯水质消毒器,对输水管线进行消毒;同时通过消防栓强排井水,排出了污染物质。

据海淀卫生监督人员介绍,与以往建议“黑井”开凿单位花钱改造,否则就责令关停的情况不同,今年海淀区政府拨付专款,专项用于辖区内饮用水安全不合格的自备井改造。海淀卫生监督所三科郑洋科长说,目前,改造的招标工程已完成,卫生监督与水务部门联合,计划年内可以完成已掌握“黑井”的改造工作。类似的自备井改造工作,也在大兴区和朝阳区进行。

隐患2

自备井私改饮用水源

北京市水务局称,目前北京有自备井4万余口,这些井有“自备井取水许可证”,但未通过卫生部门批准。自备井主管单位为逃避水费和水质检测费,私自将自备井改为饮用水源,存在严重污染隐患。

私改自备井暗藏校园

上庄镇一民办学校突发卫生事件牵出自备井私自改造问题,海淀卫生部门称将主动搜索隐匿黑井

2006年3月,海淀卫生监督所接到投诉:上庄镇防卫科技学院几名学生出现拉肚子、发烧。“投诉人称是食品有问题,所里就派了人员前去检查。” 海淀卫生监督所三科郑洋科长回忆说,没想到这一去,无意中发现了一口“黑井”。据海淀卫生监督人员介绍,海淀区政府将主动搜寻平时难以发现的黑井并对其改造。

调查

黑井藏身野草地旁

郑洋介绍,检查人员走访了该校的食堂和师生后,正要返回,忽然看到食堂后面有个“小房子”,孤零零地呆在一侧,检查人员就好奇地问了一句“这房子是干什么用的?”学校的人说那里面是一口井。

“它这个位置很隐蔽。”郑洋说,这房子旁边是一片野草地,后面是一道墙,隔着一条小土路,过去是一片小树林,按照他们平时开车沿路巡查的方法,根本不会发现。

防卫科技学院负责后勤的杨辉校长说,那次食品检查持续了一个多月,没有什么问题,所里就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水井上。虽然检测结果显示水质没有问题,但郑洋说,这次食品卫生风波,以“不明原因引起”平息了,而由此牵出的“黑井”的整改被提上了日程。

整改

投入10万建新井房

在杨辉看来,这口井的水质非常好,他说,很多年前,这口井的所在地是一个农场,那时人们就在用它了。

2000年左右,杨辉和防卫科技学院合作,建立了这所民办学校,他提供产权、设备,主要负责学校的后勤工作。当年,他向相关部门交了数十万元的水资源费,取得了北京市海淀区节水办公室发的“取水许可证”。这口井用于全校2000多人的供水,从未出过问题。

据郑洋介绍,除了取水许可、水质检测之外,国家对自备井的周边和内部设施也有严格规定,其中包括:井房30米内无污染源、要安装防盗门窗、配备消毒机等。而刚刚发现上庄镇防卫科技学院这口井的时候,井口裸露在外,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井房外面就是污水沟……“这种状况,无法保证水源的安全使用,卫生部门不能给予认证,因此责令学校按规定整改。”杨辉投入了10多万元修建了新井房,还配备了专人掌管钥匙。9月17日晚,杨辉在电话中说。“下周,卫生局就可以给我们发证了。”

■部门说法

私改用途易致自备井污染

据海淀卫生监督所三科郑洋科长说,目前海淀区卫生监督所自备井监管档案掌握了309眼自备井,其中位于城区的128眼井,绝大多数都已经过疾控部门的水质监测,办理了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证;位于农村地区的181眼井,则多数需要改造。

海淀卫生监督所的工作人员坦言,如果不是出了事故,有居民投诉,那些井口位于地平面下,表面看像窨井的自备井,即使是主动搜索,也很难发现并纳入监管范围,因此海淀区今后将主动搜寻并整改隐匿的黑井。

此外,针对今年出现的几起自备井水污染事件,北京市水务局水资源管理处处长戴育华表示:“主要原因是产权方擅自改变自备井的用途造成的。”这里所说的改变用途,即用于工业或农业取水的自备井改为饮用水自备井。

云净净水服务 全新模式 享受不同
正在进行的活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