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扫一扫,用手机打开查看!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06-04-06 12:25
来源:亿家净水
编辑:Admin
(科技日报记者李大庆)水环境污染导出“水专项”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我国的水环境也受到严重污染。据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资源环境处处长、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办公室成员柯兵介绍,近几年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7大主要河流中超过1/4的监测断面属劣Ⅴ类水质,27个重要湖泊中超过1/3的湖泊属劣Ⅴ类水质;城市内湖水质较差,2003年北京昆明湖和杭州西湖水质为 Ⅳ类,南京玄武湖水质为Ⅴ类,武汉东湖和济南大明湖水质为劣Ⅴ类;多个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较差,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水体污染对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带来严重危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针对我国水环境污染的严峻现实,国家在“十五”期间及时设立了“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工程”重大科技专项(下称水专项),就水污染控制技术开展了系统研究。该重大专项紧紧围绕最突出的湖泊污染、城市水环境污染和饮用水安全三大问题,突出地强调技术的系统集成、工程规模的应用示范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开发了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水污染治理集成技术系统和成套设备,探索了以科技为先导、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水污染治理新机制,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研究与产业化基地,初步形成了我国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的自主创新体系。
投入科研经费超过10个亿水专项涉及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各个方面,是一项复杂、综合的系统工作。在专项的具体实施中,总体上遵循以下思路:研发先进技术,支撑重大工程,创建运作模式,带动机制转变,实现跨越发展。
针对我国的水污染控制的迫切需求,结合我国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水平,水专项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针对湖泊污染控制,研究了湖泊污染控制与水体修复技术,进行了工程示范;针对城市饮用水安全问题,选取了不同地域的典型城市,开展了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进行了应用示范;围绕生化、物化、生化和物化组合等水处理前沿技术,开展了广泛研究;针对我国污水处理设备落后、技术含量低和市场竞争力差的问题,开展了污水处理设备成套化技术研究。
“十五”期间,国家在水专项方面的经费投入超过3.5亿元,调动地方和企业投入超过6个亿。
太湖水污染得到控制
湖泊污染治理方面,选取太湖等水体污染严重的湖泊从湖内生态修复、面源污染控制、底泥污染控制等方面开展了工作。目前太湖水污染控制与水体修复关键技术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形成了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水质改善的应用技术系统,建立河网区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工程技术系统,重污染底泥疏浚与生态修复工程示范进展顺利。
改善了11个城市水环境质量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方面,在我国不同区域选取了11个典型城市,结合城市社会经济状况和发展需求,从城市污水高效处理与资源化、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城市水体修复等关键环节入手,开发出将水质改善和景观建设相融合的人工湿地技术,建立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系统,建立污水处理厂和人工生态相协调的城市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新模式,形成了多个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系统方案。
建立了水厂安全净化系统
饮用水安全保障方面,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处理工艺优化、安全输配、水质自动监测预警等关键环节入手进行了研究,突破了水源水地水质改善的关键技术,建立了水厂安全净化系统,形成了饮用水安全输配的系统方案,构建了饮用水水质自动监测和预警体系,正在上海、深圳和天津三个自来水公司建设三个20 万吨以上规模的饮用水安全保障示范工程进展顺利。
研制出一批新型水处理药剂
污水物化生化处理前沿技术研究方面,瞄准国际水处理技术发展前沿,吸收结合生物、材料等各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结合我国水污染控制重大需求,开展了广泛研究。研制出了纳米絮凝剂、分子印迹吸附剂、光催化剂、超级工程菌剂和解毒酶制剂等一批水处理新药剂,开发了新型膜生物反应器、高效厌氧-好氧生物反应器、光催化反应器等一批新型污水处理反应器,产生了一系列污水处理物化生化处理新技术。